对于打算去美国留学的同学们来说,学英语本来就不容易,更别说搞懂那些五花八门的俚语了。在校园里,你可能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俚语。甚至在实习或者打工的时候,也经常会碰到一些流行的说法。

别担心!这份最新的美国校园俚语指南,就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最新俚语的意思、用法和例句,让你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更加游刃有余。

什么是俚语?

简单来说,俚语就是一些特定的词或短语,在特定文化环境里,它们的意思和字面意思并不一样。比如,当有人说“keep your cool”(保持冷静),他不是在说温度,而是指在压力下保持镇定。

流行俚语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俚语,比如“what’s up?”(咋了?/最近怎么样?),因为流行的时间太长,甚至已经变成了习语 (idiom)——也就是那些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完全不同的固定短语。例如,“out of the blue”意思就是“毫无预兆地”或“突如其来”。

还有一些俚语只是昙花一现,通常来自当时热门的歌曲、电影、电视剧,流行一阵子就过去了。比如,你要是现在跟同学说“wazzzup!”(一种拉长音的 “What’s up?”,曾因广告而流行),他们可能会觉得有点搞笑(但不是觉得你很酷那种)。

了解怎么用、什么时候用这些校园俚语,能帮你更好地和美国同学打成一片。

一般来说,跟朋友和同学聊天可以用俚语;但跟教授、工作场合的同事交流时,还是应该用更正式英语。如果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实习或工作时)用了太“潮”的俚语,可能会让人觉得你不太礼貌或者不够专业。

当下俚语是从哪儿来的?

一般来说,流行文化和年轻人是俚语和潮流用语的主要推动力。

过去,青少年喜欢的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电子游戏等,都对俚语的产生和流行有很大影响。

虽然这些渠道现在仍然在创造新的俚语,但如今的年轻人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上。所以,现在(以及未来)绝大多数美国俚语都是从网上火起来的。

因此,想了解最新最酷的俚语,就去看看年轻人最爱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吧:多刷刷 InstagramTikTokYouTube,看看上面的博主们是怎么说话的,很快就能 get 到当下最火的校园俚语了。

留意那些常用的热门话题标签 (hashtags),仔细观察这些俚语在网上的具体使用场景。现在,大多数流行的俚语和说法都是先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的。

美国俚语也有“地方口音”?

虽然互联网和流行文化催生了一些全美国甚至全世界通用的俚语,但也要记住,美国俚语表达可能不一样。

也就是说,美国东北部、南部、中西部、西南部、太平洋西北地区和西海岸地区,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俚语”。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加州的太平洋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上学,听到的校园俚语可能就和在马萨诸塞州的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 (UMass Boston)听到的不太一样。

有时候,同一个俚语在不同地方的意思也可能稍有不同——比如,在纽约州的阿德菲大学 (Adelphi University)流行的某个说法,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可能就不那么常用,反过来也一样。

再举个例子:波士顿地区的学生可能会用“wicked good”来表示“非常好”;得克萨斯州或南卡罗莱纳州的学生常用“y’all”来表示“你们”;费城人可能会用“jawn”来代替几乎任何名词,比如“我们要开着这 jawn(车)去银行。”

别担心,不管你最后选择去哪所大学留学,用不了多久,你自然会熟悉当地常用的俚语,甚至可能自己也开始用了。

当然,也有一些常见的俚语在美国各地都通用。下面我们就列出一些预计在未来一年(甚至到2026年)美国大学校园里最常听到的热门俚语,供大家参考学习。

美国十大热门大学俚语

  1. Bet
    用法:表示同意、确认或明白了。
    例句:“咱们十点见?”“Bet.” (没问题/好的)

  2. Bussin’
    形容词:形容(通常指食物)非常好吃,或者某样东西非常棒。
    例句:“这家店的披萨简直 bussin’!”

  3. Extra
    形容词:指某人戏太多、太夸张、小题大做或过分引人注目。
    例句:“她总是那么 extra,为这点小事至于吗?”

  4. GOAT
    名词:史上最佳(Greatest Of All Time)的首字母缩写。
    例句:“很多人认为乔丹是篮球界的 GOAT。”

  5. GRWM (Get Ready with Me)
    短语:“跟我一起准备”的缩写。通常用在社交媒体视频标题或描述里,指博主拍摄自己为某个活动(如早起、化妆、出门)做准备的过程。
    例句:“今晚要去参加派对,GRWM!”

  6. IYKYK (If You Know, You Know)
    短语:“如果你懂,你就懂”的缩写。指那些只有特定圈子内的人或者经历过某件事的人才能理解的梗或暗示。
    例句:“那家咖啡店的隐藏菜单超赞,IYKYK。”

  7. Mid
    形容词:形容某事物很普通、一般般、不出彩,甚至有点差。
    例句:“说实话,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挺 mid 的。”

  8. No Cap / Cap
    名词/短语:Cap 指“谎话,吹牛”;No cap 表示“说真的,不开玩笑,实话实说”。
    例句:“No cap,这门课比我想象的难多了。” / “他说他昨晚复习到三点?我觉得是 cap。”

  9. Tea / Spill the Tea
    名词/动词短语:Tea 指“八卦、猛料”;Spill the tea 指“分享八卦、爆料”。
    例句:“快 spill the tea,后来怎么样了?” / “最近有什么 tea 吗?快跟我说说。”

  10. Vibe check
    名词/动词短语:检查(某人或某场合的)情绪状态、氛围、感觉。
    例句:“嘿,还好吗?Vibe check!” “嗯,没事儿/感觉不错!” / “大家看起来都挺开心的,vibe check 通过!”

其他常见热门俚语示例

  • All the ___
    用法:用来夸张地强调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共鸣。例如:“这首歌让我 all the feels(非常有感触)。”

  • Amped
    形容词 – 超级兴奋、激动。

  • Basic
    形容词 – (带有贬义) 指某人或某物非常普通、缺乏个性、跟风、没意思。

  • Bestie
    名词 – 最好的朋友,可以是闺蜜或好哥们儿。

  • Blow off steam
    动词短语 – 发泄压力,放松一下。

  • Boujee
    形容词 – (源自 bourgeoisie) 指追求或显得高端、奢侈、精致的,有时带点炫耀或讽刺意味。

  • Break a leg
    短语 – 祝你好运(尤其用在表演或重要场合之前)。

  • Bro
    名词 – 兄弟,哥们儿(多用于男性之间,但有时也用于称呼朋友)。

  • Chillchill out
    动词/形容词 – 放松,冷静下来;或者形容人随和、放松。

  • Cray
    形容词 – Crazy 的缩写,表示疯狂、离谱、很嗨。

  • Curve ball
    名词 – 意想不到的困难或情况,突发状况。

  • Drip
    名词/形容词 – 指某人穿着时尚、有型、酷炫。

  • Dude
    名词 – 伙计,哥们儿(非常口语化,男女都可能用)。

  • Epic
    形容词 – 形容某事非常棒、了不起、令人印象深刻。

  • Freshman 15
    名词 – 指大一新生通常会增加的体重(据说约15磅,约合7公斤),因为生活习惯改变、饮食放纵等。

  • Get off my back
    短语 – 别烦我,别催我,别对我指手画脚。
    例句:“别再因为我穿睡衣去上早八的事儿念叨我了,Get off my back! 睡衣穿着多舒服啊!”

  • Greek life
    名词 – 指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兄弟会(fraternity,通常是男生)和姐妹会(sorority,通常是女生)这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总称,它们通常以希腊字母命名。
    例句:“听说参加 Greek life 能认识很多人。”

  • Hang out
    动词短语 – (和朋友)待在一起,一起玩,放松。
    例句:“这个周末我打算和好朋友 hang out。”

  • Hit the books
    动词短语 – 用功学习,“K书”。
    例句:“期末考试快到了,我得赶紧 hit the books 了。”

  • I dunno
    短语 – “I don’t know” 的口语化、快速发音形式,意思是“我不知道”。
    例句:“我的钥匙放哪儿了?”“I dunno。”

  • I’m down
    短语 – 表示同意、愿意加入或对某事感兴趣。类似于中文里的“行啊”、“我加入”、“算我一个”。
    例句:“今晚一起去看电影吗?”“好啊,I’m down!

  • It’s giving…
    短语 – 形容某人或某物散发出某种特定的氛围、感觉或风格,让人联想到…
    例句:“你这身穿搭… It’s giving 美剧《老友记》里瑞秋的风格。”

  • K 或 KK
    缩写 – ‘OK’ 或 ‘Okay’ 的缩写,常见于短信或网络聊天,表示‘好的’、‘知道了’。KK 通常表示更友好或热情的确认。


美国校园俚语小科普:让你更快融入留学生活

刚到美国留学,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了解一些当地年轻人常用的俚语,能帮你更快地适应环境、交到朋友。下面这些俚语和口语表达在美国校园里很常见,一起来看看吧!

  • K
    “Okay”的口语缩写,发音就是字母K。表示“好的”、“行吧”,但语气通常比较随意,甚至有点不太兴奋。
    例句:“一会儿想去逛逛商场吗?”“K。”

  • Keep your cool (短语)
    意思是在压力大或紧张的时候保持冷静,稳住心态。
    例句:“我知道你考试前很紧张,但只要稳住心态 (keep your cool),你肯定能发挥得更好。”

  • Legit (形容词)
    本来是 legitimate (合法的,正规的) 的缩写,口语里用来表示某个东西货真价实、很靠谱;也可以形容某件事很棒或很划算。有点像中文里的“靠谱”、“给力”或“划算”。
    例句:“校园商店那个65%的折扣活动完全 legit 啊!” (意思是非常划算/真实可靠)

  • Lit (形容词)
    形容某个场合或活动特别嗨、超精彩或人气爆棚。可以理解为中文里的“嗨爆了”、“燃爆了”、“超火”。
    例句:“周五那个兄弟会 (Fraternity) 的派对你去吗?听说肯定lit!”

  • Mag (名词)
    Magazine (杂志) 的缩写。
    例句:“你看了这本体育mag吗?”

  • Mix-up (名词)
    指因为失误或误解搞混了、弄错了的情况,一个小差错或乌龙。
    例句:“今天上课时拿错书了,真是个 mix-up。”

  • No problemNo worries (短语)
    别人跟你说“谢谢”时,一种轻松随意的回应,相当于中文的“没事儿”、“不客气”。
    例句:“谢谢你帮我留门。”“No worries。”

  • OMG (感叹词)
    “Oh my god” (我的天啊) 的缩写,发音是 oh-em-gee。用来表达惊讶、激动或难以置信的情绪。网络聊天和口语中都非常常用。
    例句:“OMG,我期末考试竟然拿了A!”

  • Periodt (短语)
    用在句末,强硬地表示某个话题到此为止,没什么好再说的了,强调自己的最终决定或看法。注意最后的 “t”。
    例句:“我再也不想听你解释了,periodt。”

  • Prof (名词)
    Professor (教授) 的口语缩写。美国学生私下里可能会这么称呼教授,但注意,当面跟教授讲话时,千万不要用这个词,要用 Professor + 姓氏 (如 Professor Smith)。
    例句:“我的经济学prof每天都要点名!”

  • Quad (名词)
    指大学校园里,教学楼或宿舍楼围绕着的一片草坪或广场,是学生活动的公共区域。可以理解为中心草坪、方院或广场。
    例句:“放学后在quad碰头一起踢足球吧。”

  • Rent-free (副词)
    字面意思是“免租金”,引申为形容某个人或某件事在你脑子里挥之不去,不停地想起。有点像中文网络语“(在脑子里)单曲循环”、“上头了”、“忘不掉”。
    例句:“看完《尚气》之后,刘思慕在我脑子里rent-free了!”

  • Rizz (名词/形容词)
    形容一个人非常有个人魅力,特别吸引人,尤其指在吸引异性方面很有技巧或天赋。类似中文网络说的“撩力十足”、“魅力爆棚”、“很会”。
    例句:“佐伊·萨尔达娜真的很有 rizz!”

  • Roomie (名词)
    对室友 (roommate) 的昵称,更口语化、更亲近。
    例句:“我和我roomie今晚要去听演唱会呢。”

  • Root for (动词短语)
    表示支持某人或某个团队(尤其是在体育比赛中),为他们加油打气。
    例句:“周六的橄榄球赛我去不了,但我还是会root for 咱们校队的。”

  • Salty (形容词)
    形容某人因为一点小事就不高兴、闹别扭,或者有点小心眼、反应过激。有点像中文口语里的“小心眼儿”、“爱生气”,或者网络用语“破防了”。
    例句:“我就没及时回他消息,他就变得特别salty。”

  • Selfie (名词)
    自拍照。自己给自己拍,或者和朋友一起拍。这个词已经比较全球化了。
    例句:“你看到艾玛在Instagram上新发的超可爱的selfie了吗?”

  • Shook (形容词)
    表示非常震惊、大吃一惊,或被某件事惊到说不出话。类似中文网络用语的“我惊了”、“惊呆了”、“大为震撼”。
    例句:“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道题难度让我shook。”

  • Situationship (名词)
    指一种关系不明朗、不稳定的交往状态,比朋友多一点,但又不是正式的恋爱关系,类似于中文里的“暧昧期”或“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例句:“苏珊不是我女朋友,我们现在算是 situationship 吧。”

  • Slay (动词/感叹词)
    用来称赞某人某件事做得极其出色、非常成功,或者表现超赞。类似中文网络用语“slay 全场”、“太牛了”、“稳稳拿捏”。
    例句:“碧昂斯的巡演真的slay!”

  • Third wheel (名词短语)
    指情侣约会时多余的那个人,也就是中文里常说的“电灯泡”。
    例句:“咱们俩约会你朋友怎么也跟着来了?他明显就是个 third wheel 啊。”

  • Totes (副词)
    Totally (完全地,绝对地) 的口语缩写,表示完全同意。类似中文网络语境的“必须的”、“绝对”、“可不咋地”。
    例句:“最好打游戏之前把我的阅读材料先读完。”“Totes。”

  • Vanilla (形容词)
    本来指香草味,俚语里用来形容某事物很普通、很常规、缺乏新意或亮点。类似中文的“平淡无奇”、“大众款”、“没什么特别的”。
    例句:“上周的课非常有意思,但这周的讲座有点 vanilla 了。”

  • Wallflower (名词)
    指在社交场合(比如派对上)害羞、内向、不引人注目的人,常常自己待在一边,像墙边的花一样不显眼。可以理解为“社交小透明”、“角落生物”、“背景板”。
    例句:“所以你是个wallflower吗?不然怎么总爱躲在派对的角落里?”

  • What’s up?What’s good? (打招呼短语)
    非常常见的打招呼方式,用来问候对方“最近怎么样?”或“在忙啥呢?”“嘿,吃了没?”(表示问候,不一定真问吃饭)。比 “How are you?” 更随意。
    例句:“Hey, What’s up?”“What’s good,哥们儿?”“没什么,刚下课。”

  • Woke (形容词)
    指对社会(特别是社会公平、种族歧视、性别平等等议题)有深刻认识和意识,并关注这些问题。
    可以理解为“觉醒的”、“有社会意识的”、“关注社会公义的”。这个词有时也带有一些争议或特定语境。
    例句:“自从上了那门关于社会议题的课,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变得更加深刻/有觉悟 (woke)了。”

  • You do you (短语)
    意思是“你按自己的想法来吧”,表示尊重对方的选择,即使自己不一定认同或理解。有点像中文里的“你随意”、“你开心就好”(有时略带一丝无奈或不干涉的意味)。
    例句:“我准备把专业换成艺术史了。”“行吧,You do you。”

  • Zone out (动词短语)
    指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类似中文里常说的“走神儿”、“开小差”、“放空”。
    例句:“刚刚上课时我zone out了,老师讲了啥完全没听见。”

如何掌握这些校园俚语?

别担心记不住!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留意身边同学平时怎么说话,看看哪些俚语在你所在的大学和社交圈里比较常用。遇到听不懂的,大胆问!不用不好意思,俚语更新很快,就连美国人自己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俚语。

多听多模仿,相信自己的语感,你很快就能在在美国校园内外自如地使用这些地道表达,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