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ChatGPT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背景知识。ChatGPT(GPT是“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的缩写)是一种基于复杂人工智能算法的先进对话模型。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通过学习和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语料库),来实现文本的智能预测和生成。用户可以向它提问或发出指令,从“为结婚纪念日找些礼物灵感”,到“在火星上开首场演唱会的故事”这类天马行空的要求,你都能与它展开“对话”,并获得各种各样的回复——这些回复可能是知识性的,也可能是创意性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为了测试效果,我们最近向它提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大学文学课论文题目:“请分析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镜子与反射这一主题”。不到一分钟,屏幕上就迅速生成了一篇长达352个单词的回答,包含多个段落和四个论点。
那么,这篇“作业”可以直接交给你的教授吗?答案是否定的。
写论文本身就很有困难,大多数学生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才能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学术文章。此外,许多留学生可能还会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好,难以在课程作业中取得好成绩。所以,使用这类AI工具或许看起来很有诱惑力——但这绝对不是个好主意。
“同学们需要知道,大学教授通常能分辨出学生原创内容和AI生成文本的区别,而且许多教授也反映,ChatGPT生成的内容虽然读起来通顺,但往往缺乏教授所期待的那种严谨深入的思考。一旦被发现提交AI生成的作业,学生将面临学校的处罚:轻则该项作业判为不合格(得F分),重则整门课程挂科。如果屡次违反,甚至可能被学校开除。”

大学的学术诚信问题
大学的学术规定可能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学术诚信条例、学生行为准则、荣誉守则 或学术与行为准则 等等。
这些政策通常会在新生入学指导时告知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官网和各门课程的课程大纲中查到。通常会要求学生签字确认已了解这些规定。
ChatGPT于2022年11月推出测试版后,美国各大学迅速开始重新审视和更新相关政策。即使你所在大学的网站没有明确提到具体的AI语言模型软件,现有的政策也清楚表明: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剽窃都是绝对禁止的。
以奥本大学为例,其学术诚信政策明确指出:“严令禁止作弊与剽窃行为”。如果查出存在直接抄袭他人或网站内容的情况,学生可能面临该门课程得F分、停学甚至永久开除的处分。
太平洋大学的相关规定同样指出:“提交部分或全部内容来自网络或其他未授权来源的作业”,均违反了该校学生行为准则,可能导致课程不及格、停学或被学校开除处分。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师通常也会在课程大纲中特别注明有关人工智能的使用规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被视为涉嫌作弊和伪造材料,属于违规行为,并将提交至学术诚信办公室处理。作弊的定义为‘在任何学术任务中寻求未经允许的帮助’,材料伪造则包括‘在学术作业中误导他人,以获得学术上的利益’。”
了解教授的具体要求与期望
你的教授绝不会允许你直接使用AI工具代写论文或文章。(同时,教授们也有像Grammarly的查重功能,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学生Edward Tian开发的GPTZero这类工具,来辅助判断你的文章是否由AI生成。)